(網經社訊)5月24日,小米集團發布2023年一季度業績公告。一季度小米總營收為人民幣595億元,經調整凈利潤達人民幣32億元,同比增長13%,環比增長121%。
本季度小米保持經營定力,重視運營效率提升并堅定推進高端化戰略。集團整體毛利率達19.5%,庫存水位連續3個季度下降,整體庫存金額為人民幣426億元,同比下降超24%,為近9個季度以來最低水平,整體業績表現超市場預期。對此,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電商快評予以解讀。(詳見網經社專題:https://www.100ec.cn/zt/xmyjd/)
觀點一:專注技術投入 盈利趨勢迎來拐點
一季度,小米經調凈利潤和毛利率雙雙完成預期。對此,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劉俊斌教授表示:全球疫情過后,經濟快速復蘇,整體市場行情和消費信心有所好轉。經調整凈利潤超預期、庫存有效改善,毛利高企,得益于小米及時調整策略,在繼續擴大規模的同時,開始注重盈利能力,實現規模和利潤的均衡發展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則認為,這或許得益于小米研發方面的投入。因為小米本身是一家技術公司,特別是在AI、IoT方面,布局早、投入大,獲得了先發優勢。且小米在成立之初就注重搭建智能生態,在平臺上積累了大量的數據,這對于其自身的發展還是非常有價值的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,本季度小米的經營費用超預期減少,這最終體現在了利潤上。這說明小米實施“規模與利潤并重”這一全新經營策略有了成效,雖營收規模有所下滑,但其盈利已經開始強勁回升,經營質量整體提升。
觀點二:庫存水位創新低 促進可持續發展
截至一季度末,小米整體存貨金額為426億元,同比下降超24%,環比下降超15%,實現連續三個季度下降,為近九個季度以來最低水平。陳虎東認為,庫存大大減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,如果庫存周期太長,成本將大大提升。因此,無論任何行業,一般而言,庫存流轉率越高,效率就越高。
劉俊斌也表示:庫存大幅減少,對于企業回籠資金、快速更新、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,對可持續發展有益。同時,也提示企業應當更好地利用社會化大數據來決策生產,貫徹多快好省思維,調整生產調度,增加JIT生產能力。
觀點三:加大研發投入滿足市場需求 增強核心競爭力
小米集團一季度持續加大研發投入,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7.7%達41億元。其中,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11億元。此外,截止一季度,小米的研發人員數為16458人,占員工總數超過50%。2023年,小米集團預計總研發投入將超200億元。
對于這樣的研發投入力度,莫岱青表示:小米這次超預期的財報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研發方面的大力投入。今年以來,小米發布 300W 有線快充技術、推出Xiaomi 13 Ultra聯合徠卡研發新一代Summicron鏡頭等,獲得了豐碩的創新成果及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。研發投入加快小米的高端化,也提升了其產品競爭力。
陳虎東結合技術行業情況分析道:目前基本上所有的技術公司都在增加研發費用,短期內可能在營收上受到影響,但是長期來看,這也是必須要走的道路,研發費用的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后續實現“降本”奠定基礎。不過,研發費用確實是投入量非常大,成效顯現需要周期,需要企業有長期投入的決心和能力。
劉俊斌則認為:小米屬于高科技企業,加大研發投入很正常,可以增加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,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新需求。
觀點四:新零售戰略以技術驅動完成生態架構 實現優化
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先生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說道:2023年是店面整合的一年。我們專注于提高線下門店的運營效率;擴大我們從合作伙伴關系中看到的規模的積極影響。新零售戰略促進了我們優質產品的增長,線下渠道占小米 13 系列和新發布的 13 Ultra 的一半以上的出貨量。
陳虎東解釋道:所謂的新零售,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順應市場消費形態,然后通過技術、營銷等方式,快速適應場景。目前小米的新零售戰略基本上是以技術驅動來完成自身的生態架構,然后優化整體的管理效能和供應鏈鏈條。這其實在很多公司也是共識,不過因為公司情況不同,看待新零售的方式也不一樣,效果肯定也不一樣。
“新零售的四要素中,小米很重視強用戶關系,但在客戶服務規模、方法上仍可以有提高,只有強用戶關系做好了,才能實現新零售的高效率?!眲⒖”蟊硎?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,小米新零售戰略前景還是很看好的,特別是隨著各大電商平臺加大即時零售業務的投入和3C品類的爭奪,對于已經在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方面跑出成熟模式的小米來說,是極大的利好。